埃尔温•隆美尔(1891—1944)他与曼施坦因、古德里安并称为纳粹德国的三大名将,声东击西、神出鬼没,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使对手措手不及。他是助纣为虐的法西斯帮凶,一生为纳粹德国的侵略战争效力,最终却被希特勒处死。他被称为“战争动物”,似乎他到哪里,哪里就是胜利。他有狐狸般的狡诈,一次又一次使占有优势的对手惊慌失措。有人称他是“二十世纪的汉尼拔”,也有人讥讽他“只不过是一个出色的战术家,最多也只配当师长”。这个极具争议与传奇的人物就是号称纳粹德国“帝国之鹰”“沙漠之狐”的埃尔温·隆美尔。年轻时代的隆美尔1891年11月15日,隆美尔出生于德国南部海登海姆一个中学校长世家。1910年,刚满18岁时,他便加入了德国步兵部队。不久就被选送到军官候补生学校深造。隆美尔参加一战1914年,他亲身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在这次战争中,他冲锋陷阵、身先士卒,不仅用鲜血和智慧丰富了自己的指挥艺术,还荣获“功勋奖章 ”。一战结束后,他先后担任过连长、步兵学校战术教官和营长。任战术教官期间,他十分注重把实战经验与授课内容紧密结合,受到学员们的好评,被誉为“最受欢迎的教官”。隆美尔担任高级教官1935年,隆美尔被调到波茨坦军事学院任高级教官。在此期间,他对步兵战术进行了认真深入的研究,并写下了《步兵攻击》这一不朽的战术巨著。这本书不仅受到德国军界的普遍赞扬,而且受到其他国家军方的高度重视,也因此引起了希特勒的注意。不久,他便升为希特勒的警卫队长,并由此开始逐渐获得希特勒的信任,他的职位和军衔也迅速得到了提升。隆美尔亲临一线指挥当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初,隆美尔在德军最高统帅部担任少将警卫营长。1940年2月德国进攻法国时,他担任德军第7装甲师师长,亲自指挥这支装甲部队,从德比边境一直推进到英吉利海峡。在战斗中,他机智勇敢,胆大狡诈,初次展露了他杰出的军事组织和指挥才能。因为战功显赫,他成为德军进攻法国期间第一个荣获“骑士十字勋章 ”的师级指挥官。隆美尔挽留北非局势1941年2月,意大利军队在北非的节节败退引起了希特勒的恐慌,他不得不把自己宠信的隆美尔从西欧战场抽调到了非洲,担任德国装甲军团的总指挥,力图挽救败局。在北非战争初期,隆美尔凭借自己的军事才能和现代化的武器装备,取得了一连串的胜利,几乎将英军彻底赶出了北非。托卜鲁克战役的胜利是他军事生涯中最辉煌的战绩,也因此被晋升为陆军元帅。1942年,从阿拉曼战役开始,他逐步走向衰退,陷入了难以自拔的泥潭之中。由于一系列客观因素和他本人指挥上的失误,德军在北非节节败退,并最终为蒙哥马利所率领的英军彻底击败。1943年3月,隆美尔在北非战争后期开始失去了希特勒的信任,最终被迫告病离开非洲。隆美尔在此之后,他曾出任德军入侵意大利的最高指挥官。由于墨索里尼重新上台,他没能如愿以偿地担任德军驻意大利的最高统帅。随后,他被希特勒派到西线战场上,负责加强防御工事的构筑,以阻止盟军在西线的登陆。虽然他在重新加强“大西洋壁垒”防御工事中尽职尽责,但仍未能阻止盟军在诺曼底的登陆,此时德国败势已定。隆美尔的葬礼1944年6月6日,随着英美联军顺利登陆并向前快速推进,隆美尔开始倾心于劝说希特勒放弃西线,和英美单独媾和,集中兵力在东线作战。他的这种企图和愿望引起了希特勒的极大反感,从而导致他彻底失信于希特勒。1944年10月14日,由于他部下的高级军官参与了“7·20”谋杀希特勒的事件,其本人受到了牵连。虽然他竭力表白自己始终如一效忠“元首”,但最终还是难逃杀身之祸。隆美尔隆美尔最显著的特点是勇敢过人,意志坚强,善于随机应变和施展计谋,他在进攻中非常强调攻击速度。他认为:快速攻击能给敌方造成心理恐慌和混乱,从而能在乱中取胜。在入侵法国时,他所率领的装甲师的推进速度远远超过希特勒要求的速度,最先抵达英吉利海峡。他正是靠势不可挡的速度击碎了对手的心理防线,用高速追击来击毁对手的节节抵抗。其次,隆美尔还重视亲临一线指挥。他有一句出名的格言:“要想制定一个比战斗的第一天控制得更好更长久的作战计划是不可能的。”他经常率领参谋人员活跃在战斗最激烈的前线,以便准确掌握战场态势,根据战情需要,适时调整部署,做出比较符合实际的决定。同时,他的这种做法也极大地鼓舞了下级官兵们的斗志,从而赢得了他们的尊敬和信赖。另外,隆美尔还不拘泥于传统的作战样式,十分注重创新。他在《步兵攻击》一书中强调:“在这种战争中,步兵同装甲部队密切配合,能发挥出空前的动力和打击力量。”为了使这一理论付诸实践,他在担任装甲师师长后,充分重视学习和发展当时风靡德军的“闪击战”理论,把全师编成各种步坦协同样式进行反复演练。他充分重视学习和借鉴现代科技成果,创造出一套独具特色的步坦协同作战战术。在闪击法国和驰骋北非时,隆美尔的战术被丰富的实战战例证明是卓有成效的。当然,隆美尔在作战指挥中也存在许多弱点,其中最致命的一大弱点就是轻视战略。德国一位将军曾指出:“隆美尔根本不是一个伟大的战略家,他缺乏总参谋部所必需的那种训练,这使他经常陷入一种极为不利的境地。”他在作战中能够认真考虑当前战场所发生的一切,但却经常疏忽整个战略全局,独自行动。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他在北非的指挥。隆美尔为了赢得战场上的胜利,把希特勒的指示完全抛在一边不顾,指挥自己的装甲军团一直推进到阿拉曼。终因战线过长和后勤补给陷入困境导致了在阿拉曼的战败。在从阿拉曼后撤时,隆美尔又过分强调保存兵力,不顾希特勒要他坚守现有阵地的命令,从埃及边境退到利比亚,接着又退到突尼斯。他甚至还向希特勒建议放弃非洲。他的这些做法完全脱离了希特勒的战略意图。这不能不说是一名高级指挥员所犯的重大错误。隆美尔争议与传奇的一生无论是希特勒还是隆美尔的对手都对他的指挥才能表示了极大的赞赏。希特勒曾夸奖他:“告诉隆美尔,我钦佩他。”英国首相丘吉尔则表示:“我们遇到了一位非常勇敢善战的对手。如果撇开战争造成的破坏来说,他是一位伟大的将领。”作为一名纳粹得力战将,隆美尔积极参与了法西斯发动的非正义战争,对世界人民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我们在回顾这一段历史时,还是应该坚持历史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态度,正确认识和客观评价他的军事才能,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从他身上发掘出指挥艺术方面值得借鉴的东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